這次參加EACTS,真的是長知識了,也看到幾個有趣的產品。
拿3D列印的瓣膜來做微創手術模擬器聽說手感頗佳,看來以後大體解剖也可比照辦理。
像底下這個產品就挺有趣的:可以在血管縫合時塞住分支,血管接通後自行溶解。
其餘心得如下:
1. FET是顯學,因此我們必須把握機會。
至於甚麼是Frozen elephant trunk?這個就是。
2. 在歐洲,開瓣膜不是微創開,就是直接用導管把瓣膜、環、腱索植入; TAVI-經導管置換心瓣膜手術也從先前的兩家廠商到這次年會已經成為五家,還有人出來報告「如何在五家中做選擇」的流程圖!
3.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是外科的場子:transapical TAVI(由心尖植入)完勝transfemoral TAVI。不過想來也是:七、八十歳選擇做TAVI的人,主動脈早已鈣化斑駁、不堪使用,還transfemoral + 自費一百萬?看來心臟內科醫師遲早要撞上三百萬的火車。
4. 就算微創手術,人家也是用不需縫的瓣膜(Sutureless valve),或是可以直接釘住的方法(Cor-Knot),很少人在表演特技打結的(哭哭!)
5. 了解到不停跳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只有在去除「夾主動脈」的動作及可能的中風併發症後才能完勝傳統繞道手術。
6. 不知道是不是錯覺:Aesculap
3D HD-EINSTEIN vision system似乎壟斷了世界。我開始擔心北醫的採購未來要如何面對上次得罪的B. Braun
7. 「2016年全球將有75%以上的CVS在Hybrid OR中工作」的預言應該會成真。But where is my OR?
Heart team跟Hybrid OR + 3D
Echo navigation的結合不斷被有意無意地強調;雖然硬體在台灣的軍備競賽勉強還跟得上,但吃得飽飽的心臟內科 + 餓壞了的心臟外科 + 肯上進的麻醉科醫師,我看到時候推得動Heart team的僅剩下台大、振興、北榮、林口長庚醫院可以生存。若再加上遲緩的TFDA審查程序,全台灣沒有在醫療趨勢中滅頂才是沒有天理。
追求完美的醫療品質是必須負出代價的,但華人不懂、或故意假裝可以忽略、可以免費獲得。於是醫療被將本求利的結果,產生了;
l 血汗醫院不肯請足夠的護理人力(健保護理費給付太低)、病房關床、急診壅塞。
l 五大科沒人想認真發展、器材有就好、沒事更新幹麻?心臟手術能開就好,追求更微創、動態即時的經食道超音波?不能直接生產效益的投資一切免談。
龐大的「醫工複合體」產業,將醫療費用似乎無止境地拉高;在這裏,看不出哪有金融風暴?連殘跡都沒有。所以醫療生技是下個世代的金雞母一點也沒錯,但不重視臨床價值的台灣社會,恐怕在下一回合淘金的行列又要缺席了。
未來的台灣美敦立將一統天下,其餘的廠商因利潤太低根本對台灣不屑一顧。或許我們能將跟健保署坐下來談的盼望寄託於此也說不定(^_^)。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