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家還以為四大皆空、搶救急診室等都是別人家的事時,台灣的醫療崩潰早已開始倒數……
也許撐得過去我們這些醫療人員又重新成為令世人咬牙切齒的贏家;撐不過去,我們就變成恐龍法官及理盲社會的祭品。
難道真的沒有辦法折衷?
有時真的覺得曹興誠講了句中肯的話:「在動物園裡跟猴子打架打贏了,沒甚麼好光彩的」。所以他寧願選擇當新加坡人。
下文取自 天下雜誌
人才外流?關鍵在醫療環境惡化
不可諱言的,台灣的醫學價值近年確實正在走向逐漸崩解中。 醫院以追求利潤優先,病人權益擺後面, 近年更有醫師早就走出教學醫院, 學起70年代拎著007手提箱跑遍世界做生意的中小企業主, 也開始拎起醫師包,利用週末假日到中國大陸,做心臟支架手術。
「你知道有多好賺嗎?」 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秘書長吳明彥提高音調, 一刀就人民幣1萬3千元,等於超過台幣5萬元,一次還可以做3、 4台。
但掌握人命的醫師,並不是面對冷冰冰機械的「工程師」。「 政府想要以專區留住人才, 不如從制度扭轉目前對醫師不友善的環境,」朱益宏一語道破。 因為造成醫師出走的不是金錢,而是「台灣現在的醫療環境太壞了! 」
對醫師來說,健保壓縮生存空間以及醫病關係緊張, 都令他們如坐針氈。
國際醫療專區的設置,是否可以截流人才?「這根本是兩回事!」 連國內最大的醫事團體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也公開反對, 監事石賢彥非常不以為然。
雖然在朱敬一眼中,危機已經迫在眉睫, 但設置國際醫療專區的定位是什麼?健檢、醫學美容, 抑或是重症醫療,至今莫衷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