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自蘋果麥考特之相本
March 17, 2008
68歲的急性心肌梗塞病患,因三條冠狀動脈血管的嚴重狹窄問題必須直接接受繞道手術。
「可是他有交待生重病時不要插管,讓他好好地走,不要有痛苦。」
「如果開完刀會好呢?妳們也要替他做這種放棄生命的決定??」
在苦口婆心地勸說及刻意不要過度強調心因性休克的危險性的情形之下,終於家屬同意手術,而病人也順利恢復。但是到普通病房幾天後又因肺部情形不佳(長期抽煙的慢性阻塞性肺疾)、喘及肺炎重新入加護病房、被重新插管;同時併發腎衰竭暫時需要定期洗腎。
「醫生,我們當初的決定是不是錯的?我看他好痛苦!」病人女兒哭訴著。
「然後呢?他很痛苦,然後呢?難道我們可以殺了他嗎……」我又被這社會光怪陸離的生死觀給激怒了。
在亞東時期我们有太多辛苦了好幾個星期、甚至好幾個月後病患才走的血淋淋個案;我常在想,這些病患最後的痛苦還不都是我们造成的?
但是,”No pain,
no gain.”
也是因為有這些努力過的經歷,之後我們才能救回大多數的病人,甚至寫下奇蹟。
——我永遠記得三年前的某位病患:也是急性心肌梗塞而且在心導管室因心臟破裂,緊急在導管室鋸開胸膛裝置中心式葉克膜。當我推他要進開刀房手術時,連學長都告誡我「不要浪費醫療資源!!」。之後又經歷了無數次的開胸止血、拔除葉克膜、清創、補皮,最後病人是走著出院的,並且存活至今。如果過程中我有任何的遲疑,家屬有任何過早的放棄表示,我想結局都要改寫了吧?!
——也難怪『自殺』在十大死因一直都存在——大家是這樣子地畏懼痛苦。
「想太開」其實只是「懦弱」的另一種表現。
如果急性病症都可以當不治之症來做安寧療護,我想我們這些做急重症的科別都該轉行或去喝西北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