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星期六, 11月 08, 2008

【昔時因今日意】那美好的一仗,我們已經打過......


November 8, 2008
--很顯然的這是句鬼話!!

  五月中旬從美國回來之後,陸續走了幾個病患。寫了幾篇文章:「悲劇的誕生」、「葉克膜與三位病患之死」、「你是主任」,然後自己也深深覺得「部落格愈寫愈健康」。
  在這些病患中,有末期心臟衰竭、剛洗腎兩個月,開完刀卻能幾乎完全恢復正常的病人;有嚴重心臟衰竭,拖了幾年死不開刀的病人……而我們都順利地完成了這些手術。
  但他們畢竟最後都走了。死於肺炎、死於敗血症、死於自以為是沒去洗腎、死於痔瘡流血……
  在心臟外科的領域,身為心臟外科的我只負擔了「30-day operative mortality rate」的責任。於是我絲毫無損;我可以依舊保持著手術能力極佳的完美形象與自信。
  於是悲劇的誕生,多源自於病患與家屬對疾病的錯誤評估--我維持住Self-confidence,同時撫慰了CVS團隊與加護病房同仁的無力感。
「那美好的一仗,我們已經打過……」

  幾天前遭逢34歲的主動脈剝離病患,我們完美的進行了班特氏手術,並以自體的大隱靜脈及人工血管重建冠狀動脈。
「這真是個完美的手術」我跟王醫師讚嘆著。「只可惜他中風了……」
「那美好的一仗,我們已經打過……」

  心臟手術是一門藝術,更是一個需要多科共同合作的艱難組合。包括心臟外科、麻醉科、重症醫學科、腎臟科、感染科、胸腔科等的通力合作;而我們所能掌握的,所能做到極致的,就只有盡力開一個完美的刀。
  而這樣病患就能順利復原嗎?

  「儘管我手術會成功,但您的親人也不一定能走著出去……」這是在身經百戰、千錘百鍊後的自信,但同時也是我的無奈。

  在完成每一個困難手術後,我接著總要擔心「麻醉科能不能安全地把病患送至加護病房」、「專科護理師能不能妥善照顧病患」、「加護病房能不能注意所有生命徵象的細微轉變」……
  「病患會不會發生術中中風?」
  「病患會不會脫離不了呼吸器?」
  更不用說病患會發生肺炎、尿道斷裂、痔瘡出血致死等光怪陸離的事。
  於是,「那美好的一仗,我們已經打過……」成了我們一致的最好的救贖。

  當命運如此難測,你在生命的任何一個決策過程還能這麼草率嗎?

「決策於混沌之中」,如果不在適當的時候,找好的醫師開刀,你的命運將更不可測。
   Robert Rubin1995美國財政部長曾說:
  「決策好壞的判定,一般人好像都是用結果來論英雄,但是我認為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看決策過程的品質」
最近幾位照預定排程進來開刀的病患,恢復之快,更是讓人深深覺得「命運是操縱在病患自己手中的」。

其中,我曾經拍著一位病患的肩膀對他說:「我最欣賞你這種肯在自己變爛之前開刀的勇氣……」
以此與全天下病患及阻擋病患開刀的家屬共勉!